《教你写词》古风

一、填词初学入门总结

 

一、格式
原曲名:XXXXX
出处:XXXXXXX
改编名:XXXXXXX
填词:XXX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二、基本步骤
(一)选曲
(二)择韵(若有难度或初学者可不押韵)
(三)填词
(四)试唱后修改
三、详细操作
(一)选曲
1.初学者最好选择缓慢曲风
2.词人需对歌曲抱有极大热情
(二)择韵
1.先听曲至少五遍
2.根据曲风曲意,在脑中展开对故事或画面的联想
3.为最有感觉的一小段曲子,反复斟酌思考,填上自认为最合适的一句话
4.择上述3中的那句话,其最后一字之韵即为全词之韵
5.押韵可为一句一押,也可两句一押
例如: 一句一押: 灯青冥 空巷百鬼夜行
残烛影 长街秋风悲鸣
无弦琴 笙笛呜咽凄清
梦难寻 子夜惊回泪凝
两句一押: 玉栏雕花风铃晚
廊亭深处缀飞萤
一阕相思曲阑干
青丝常与秋歌行
6.若为填词需要,可分段押韵,即一段换一个,但全词最好不要超过3个韵
(三)填词
1.先听曲,确定自己到底想写什么,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旨
2.构想要怎样表达所定主旨(可以用叙述一个故事或其它形式表达)
3.在描写上,注重情、景、人、物、事等的交叉描绘,分轻重先后描写
4.在开始填之前,根据曲调,记下每一句要填的字数,然后再开始按字数填写
5.每一句字数要到位,若实在没办法,可多(少)一字,不为陈规坏了一首好词
(四)试唱后修改
1.填完词后试唱至少十遍
2.在填词后三天内反复试唱斟酌
3.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修改,查漏补缺

二、填词经验总结

个人填词经验总结(基础篇)
嘛,玩填词也快五年了,好像除了这个,我没有其他坚持这么久的兴趣。
最近有些感慨,所以准备挖一个巨坑,名为“填词经验总结”,填不填得完我也不知道,看心情好了。

先声明下,这个是针对新手的,那啥各位老道大神们就请无视厚脸皮的我吧。

前几年的时候,写过一个很粗糙的入门总结,可以先看一下那个再看来这个细致的。

今天就从最基础的开始讲吧。

首先,我们要确定我们做的是填词。什么是填词?就是根据原有的歌曲,重新写词。所以这不是原创词,你不能随心所欲,有字数的限制,有旋律的限制,有情感的限制等等……填词,要做的就是,在众多限制当中,努力创作出作品来。

拿到一首歌,基本上分一下四个步骤:断句,择韵,布局,雕琢。

前两个步骤我可以解析得有条理一点,后两个因人而异,且内容太零碎,只能讲一些个人经验。

(一)断句

断句吧,是最开始,最重要的一步。一首歌连断句都有问题,还让别人怎么唱啊?

断句的依据一般是原歌词,再有就是旋律,比如一句话是:do re mi fa so la si 可以听出fa和so当中有停顿,那么对应的断句就是xxxx xxx(一个X就是一个字,以下同理)

如果一句话是“ABCD EFGHI“,那么“ABCD”必须构成独立的词句,D与E不可成为相连的词语。例如“晚风轻轻 拂过了水面”是可以的,而“朦胧的月 光落在窗台”一般情况是不妥的,特别在断句非常明显的一句歌里,实属大忌。词语断在当口,会让听者很难一下子反应过来你到底在唱什么,就会出现这种情况:“朦胧得月”理解,“光落在窗台”啥意思?乱写!

在日文歌曲填词时,时常会遇到发音特别快的两个音,例如a na ta no e ga o,其中e和ga发音特别快,e和ga都只占了一拍,而o是两拍。这种情况,如果你觉得这一句话填6个字能更好的表达(原来是7个字),可以吧e和ga合并在一起,成为一个字。而在古风歌曲填词当中,最后的尾音可以将原来的2个字合成一个字,形成转音的唱法,也是更添风味的做法。

所以断句不是死的,可是视情况修改。

当然我也遇到过这种人,习惯唱歌拖音节,拖拍子,常常把本来应该两拍的唱成一拍。但在填词的断句中,有时候并不能这样做,因为歌者不习惯这样,所以得踏踏实实按原曲来。

(二)择韵

一首歌要顺耳好听,合适的韵,整齐的韵都很重要。

我觉得吧,在听一首歌,考虑将它填词的时候,是可以根据旋律来选择韵的。自己一边听一边试着找感觉。

目前的歌词不会像古诗那样严格韵律,其实是平仄不论的,除非是顾虑到音调。现可参考《诗韵新编》一书进行押韵,书中an与ian,un与in放置一处,理论无错,但我个人不喜如此,一般区别开来。且ue、ie、ian;ü、i、in、jing;en、eng在发音上相近,个人认为可以通压。《诗韵新编》真的是填词的一大作弊器,百度百科有简略版的,如果真的很想偷懒可以买一本,里面会有一些罗列,很有帮助。另外也可以查“汉典”,在词语检索中选精确检索,打“?X”就会显示出所有X字结尾的词语了。

另外,有时候用韵的话,要考虑每句最有一个音的长短,长音适合用ang,ong,ian等长音节的韵,短音则适合a,e,o等单音节韵,这样发音合适唱起来会舒服。而按照内容来说,一般我喜欢用a填吐槽向的词,而用ang填抒情向的。

对于歌者来说,发音舒服是很重要的。据某歌姬朋友说,在一首有高音的歌里,不要用en,eng等韵,比较好的是ao,au等开口韵腹的。另外有学唱歌声乐什么的朋友说,i音最好上高音,开口小,气流集中 ,唱功好的能用a,而且重点是其实在严格的声乐要求里(特别是美声)是没有双韵的,比如ai,ao,这些统一发a ,eng统一发e,这样唱起来有气势。当然那是美声的要求,在通俗歌曲里不常用,不过有气势的歌还是按这些发音规范来发比较好,容易出气势。

在一首歌里面,经常会碰到开始用的韵无字可压的情况,这个时候可以换韵。当然换韵是要分段的,一般习惯是,主歌一个韵,副歌一个韵,最后的副歌前有的歌会有一两句吟唱类的句子,这里又可以是一个韵。所以一般一首歌可以有3个韵,再多就有些乱了。另外,为了考虑整体性,这3个韵最好能相近一些,比较不会有突兀的感觉。

下面我对各个韵分别做一个小唠叨,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小事。

1.a韵

这个韵还算用得比较多,特别是最近。a给我一种俏皮的感觉,所以写吐槽向的时候很喜欢用。另外因为一旦用了a韵,我常常会用到“吗”这个字,所以a韵也适合写抒情向之类的。a韵的字量还算可以,用得还算顺手。

2.o韵

这个韵读起来很舒服,按理论来说是可以和e韵通压的,不过我个人不喜欢,从来没有这么做过。o的话我用的比较少,冥凰(一词作朋友)倒是很喜欢,他大量的词都有用这个韵。o韵给我一种感伤、平静的感觉,一般填这一类的曲子时会用到。不过总觉得字量有点小,容易用到没字了OTZ……

3.e韵

这个韵我倒真没用过几回,有一首letter song的填词用的是这个韵,冥凰说用得不错(自己没感觉汗)。字量也比较少,和o韵差不多吧。

4.ie(ue)、ian韵

这个算是多个韵和在一起的大韵了,字量超级多,完全不用担心会没有字。所以我用的最多的是这个韵,用起来也很顺手。各种风格都可以。

5.hi韵

这个韵……没用过……好想真的从来没用过OTZ……其实这个韵对于中低音的曲子来说,发音还是很舒服的,以后有机会要尝试嗯。

6.er韵

同没用过……字太少了= =可以忽略不计……

7.i、in、ing、ü韵

这个也是大韵合集了,同上面的ian韵,字量多,好用。

8.ei韵

这个韵发音美啊~特别在一些抒情啊悲情啊的曲子中,很适合用。就是字量稍微小了点。用得好还是很美的。(因为美也是这个韵的啊!)

9.ai韵

这个韵也还不错,适合活泼一点的歌吧,其他类型也还可以。我自己用的次数适中,不是很多也不少了。

10.u韵

这个韵我自己觉得适合写古风词,曾经有首古风词从头到尾都是这个韵。不过也是自那以后,这个韵我总觉得没啥字好写了OTZ……另外,朋友说,唱功不好的歌姬这个韵容易唱崩噗……

11.ou韵

这个韵我也算常用了,多是用在古风当中,发音也舒服。就是字量一般。

12.ao韵

这个韵不错的,个人很喜欢,没有特别的类型感。另外,ao韵和o韵可以在同一首歌里出现,转换(是转换不是通压)还是比较自然的。

13.en、eng韵

按照理论来说,en和eng是不能通压的,不过现代人显然没那么讲究啦。这个韵不适合高音,中低音的比较好。我用过几次,不多。

14.ang韵

这个韵不知道我怎么疯魔了,最近接连几首都是这个韵。这个韵适合写深情类的歌,字量也算不错了嗯。不过我是一段时间不想用了= =

15.ong韵

这个韵其实是可以和eng(不包括en)一起通压的,同不适合高音,字量不错。用过几次还算满意吧。

呼……这么多,终于盘点完了。接下来又是重头戏了。

(三)布局

我已经吃够教训了,再也不会对任何人的词的内容上做出建议,这个主观对主观,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,说了也没什么意思。

所以对填词的内容上不做讨论,那么就讲讲布局吧。

其实布局的话,我一开始填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,是到了后期,慢慢越来越注重整体性,才开始刻意考虑这个问题。所以也不是很有经验,只是一些零碎的东西。

歌曲呢,大部分都会有重复的部分,前后旋律会相同或是近似。所以歌词在结构上可以跟着旋律走,前后相似的可运用相同句式,内容上我一般喜欢根据需要形成排比、对比、递进等的关系。这样一来歌词会很有整体感,前后呼应,而且能剩不少心思呢。

打个比方,一首歌的旋律是这样的:

ABCD EFG ——主歌1

HIJKL NOP ——副歌1

KKLXUY——过渡

ABCD MNT——主歌2

HIJKL NOP ——副歌2

SWM NQ——结尾

以上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。

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主歌部分是旋律开头是一样的,后面稍有不同,而副歌是一摸一样。这个时候就可以在前后主歌才去相同的句式,而副歌则可以直接重复。

布局这个东西,还是要根据歌曲,还有希望歌词要表达的内容来构造,总之都是看情况而定的。

讲到布局就要讲到一个我很重视的东西——整体感。一首歌整体感差了,其中的词句再精妙美好也没有用。

整体感就是主旨和细节以及布局的柔和。当主题明确的时候,细节需要与之配合。其实我觉得实在不行的话,宁可牺牲一两个词语,也不能为了它破坏整体感。比如一首主题哀怨的词中,突然冒出个欢快意境的词语,实在是大煞风景,得不偿失。当然若是在转变型或是递进型主题中又另当别论。

有一些整体感差的词,一看就给人有平凑的痕迹,再就是会不明白这词到底在讲什么东西。

(四)雕琢

这算是最后一道工序了,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。

雕琢就是一些零碎的加工处理吧,比如炼字啥的。个人非常喜欢炼字=v=

一首词全部完成后,反复跟着唱,你会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,这些就是需要再加工雕琢的了。

具体嗯,就是句式的优化啦,词语的凝练啦,逻辑上的推敲啦等等……我没有办法一一举例了。

稍微写几个小事情看看吧。

对于我个人来说,词是很重要的,比歌要重要一些,有时候我更希望歌者能配合词。但毕竟词是拿来唱的。一句歌中,有长音或短音,一般来说,长音不适宜填写无明确意义的词。例如“ABCD”中,D比ABC多几拍,此时D最好不要用“的,了,是”等无意词或虚词。当然这都是看情况而定。

再就是炼字,我以前在博客中也有举过例子。是一首古风词,里面有一句“匿琴音入弦,且教君自悟”,这里的“琴”字其实是我手误打错了的,那么假设我没有打错,这里就需要炼字。如果不修改,这一句话认真看是有逻辑错误的,所以需要改变,当初是我发现的时候,这首歌已经被很多人唱过了OTZ……怎么办呢?不能让人家重唱吧,那就选一个同音字或者近音字好了。所以选用了“情”字,这样一来,发音近似,并且使这一句话别有风味,“匿情音入弦,且教君自悟”,是不是表达了少女那种羞涩的,想让对方知道心意却不敢直言的感觉?

所以啊,炼字是对歌词的雕琢,炼着炼着,味道就出来了,歌词就精了。而且我觉得炼字是一种快乐,一次次试用不用的字词,会发现不用的变化,仔细推敲真是让人乐在其中~

没想到一啰嗦就啰嗦了这么多啊……能看到最后的人,真的感谢你=v=~希望能对喜欢填词的人有所帮助吧。

啊,当然了,这些都是我一家之言,大家不要太认真计较啦~

罗里吧嗦的作者:十二玄樱

 

三、填词经验总结(古风篇)

个人填词经验总结(古风篇)
总感觉不填完这个坑心里就有点事的样子呵呵,于是还是勤快点吧。
照例先回忆一下我的经历。写古风的时间其实几乎和我填词的时间差不多了,刚开始几个月后就接触了古风,也算是有四年多了吧。而且,当初一入古风深似海啊,一连就写了很多,虽然最近一年写得少了,但古风词还是占了总数近四成的。虽然总量不多也就是了。不过我觉得吧,古风这东西,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,可能是我功夫不到家,总觉得多了易滥。
其实填词这个行当门槛真的浅的不行了,识字的都可以写。这点对于古风来说,也并没有什么不同,只是写的好坏而已。当然,好坏的标准因人而异。不过也有某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自称古风词,嘛,这些也就不多说了。今天主要讲的是我个人认定的古风,不同词作写的古风自然也大有不同,我不欲对他人做出评判,也无资格,所以只是说说我自己风格的古风词罢了。
在说如何创作古风词之前,我想先谈谈我对古风词的认识。说到古风词,网络上的圈内词作姑且不论,大家肯定会提及方文山方老爷子,对于他我是崇敬的,但论及古风词,我可能和他的风格有所出入。方爷的古风向来是易懂的,其中也不乏添入现代元素,我妄自猜测,这其中除去个人因素,也有是由于歌曲的商业化带来的影响。毕竟商业化的流行歌曲,需要大部分人能听懂,且便于传唱。那么说回来,我对古风词的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在我心中理想的古风词,是不掺杂任何现代元素的,可能会有无意识的带入,但能避免我还是尽量避免的。我觉得古风词,就是要尽量原汁原味的好,半白不白,半文不文的,不是我喜欢的类型。
如果大家读过我上一次写的“基础篇”,并且可以应用自如了,那么就可以开始尝试写古风词了。我一直认为古风词是比一般词难度更高的技术活+灵魂活。不仅需要技巧,也需要一种古风的灵气。前者可以稍微讲述一下,后者则需要个人领悟了。
啰嗦了许多,下面开始正式介绍一下个人意见吧。
这次是真的没法子讲得有条理了,只能说几个零碎的重点:学习参考,日常积累,以及一写小经验。
我想,喜欢写古风词的人,肯定是很喜欢古风的吧。有没有那种看到好的词句就非常兴奋激动,满心赞扬澎湃的?这是一个写词的人应有的正确心理。如果你的心里是嫉妒,那么我劝你不要继续了。许多词作都会有这样的认识:词风是难以模仿的。这句话在古风词中更是贴切。但不能模仿,不代表不可以学习,我可以厚脸皮的说,我的很多古风词里,都有向别的词作学习的痕迹,更别说向古人的诗词中学习了。
古风词难以模仿,但绝对需要借鉴。所以,要写古风词,第一步,便是去读古诗词。在自己开始写词一段时间以后,可以去拜听他人的古风词,受到教育启发,再完善自己的词作。想写古风词,又不读古诗词的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至于之后,将会举例讲述化用这一学习重点。写古风就是一个不断学习,再创作的循环过程。
写词呢,其实有很多小窍门小捷径的。由于个人功力有限,不可能拿到一首歌马上就能非常优良地创作,许多东西不是一时半刻能想出来的。那一时半刻想不出来怎么办?花大量时间想呗!(揍死)显然是不可能的。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,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,有时候会灵光一现,想到个不错的故事或是一两句话,很多时候我们不在意的话过一会儿就忘了。这种时候千万别忘!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。灵感这东西不抓住就会没影了。我身边就会随时准备一个小册子,一支笔。有时候看一本小说,忽而因为某个情节而触动,想到一两句话,马上记录下来,终有一天会发现有它的用武之地。
我一直认为,一首歌词,其背后是需要有故事有情节支撑的,即使在歌词中无法看出来,但歌词中的情感宣泄等,都是要有背景的,至少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,凭空捏造的东西太假不能打动人。当然此为一家之言,这句话我说过很多次了,不需要奉为典型,仅供参考。总而言之,日常积累,日常记录,不仅仅是灵光闪现的词句,情感也是如此。艺术源于生活,这句话真的一点都没有错。
接下来,就讲一些小经验吧,也算是我不断学习中悟出的一些东西。
一开始写词的时候,很容易自鸣得意呵呵,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,在自己未在某一领域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,是看不出自身的水准以及和他人的差距的。许久以后,回过头才发现,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而狂妄。呵呵,不过人不轻狂枉少年,也算是一种成长经历吧。
现在看看以前写的东西,总觉得深度不够,平凑痕迹太多,浮于表面,华而不实。不过这些都是内容上的东西了,我一概略去不说,只说细微之处吧。其实我觉得写词就是得有这么个过程,先极尽华丽卖弄,最后才能修得正果。所以下面要讲的就是怎么个华丽法,怎么个卖弄法。
是不是会有怎么都想不出来要怎么华丽的时候呢?没关系,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会明白了。
如果有这么几句歌:ABCDEFG,YUIOP。ZXCVBNM,HDJKL。
这是两句很典型的古风词断句类型,7个字,5个字,7个字,5个字。(啊,既然说到这个就插播一下:古风最易写的就是七字和五字的断句类型,四字也容易,三字较难。如若多字,均可拆分为三字四字五字等。古风一定得讲究这个,不然得乱套。)
这两句怎么写呢。我先想到的就是景物,我的习惯是,开篇一律写景,不论是古风还是其他,以景开头是最容易的。
一说写景,先想到的就是花。那么开头便是“花间”,提到花间,我忽而就想到王维那首诗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这首诗实在很美,于是借鉴其景:ABCDEFG=“花间春涧月相邀”。其中,“花间”“春涧”尾字相同是刻意为之。后面五个字呢,可以接着上句展开,上句是写两人在美好的春夜相聚,良辰美景,总得有酒吧?那么YUIOP=“一醉忽如梦”。接下来又是7个字5个字,所以可以考虑如何对仗。上句写了春景,对应可以写秋景。而“花间春涧”应对“ZX秋V”,其中X与V发音要相同。考虑到“花”的对应,下句可以是“红枫秋风”,枫叶对花,即便不工亦无不可。至于春景欢愉的“月相邀”可在秋景中与之相反,秋天总是给人悲凉的嘛。所以ZXCVBNM=“红枫秋风无人送”。其后“一醉”可对“千杯”,即HDJKL=“千杯独自空”。
经过这一系列联想,化用,对仗等,最后出来的词句便是:花间春涧月相邀,一醉忽如梦。红枫秋风无人送,千杯独自空。
当然啦,因为不是真正的古诗词,平仄有些奇怪,这咱就不论了。不过是不是华丽鸟?是不是卖弄鸟?是不是欠抽鸟?噗~
从上面那个例子可以看出来,怎样添加内容,怎么续借上句。其中运用最重要的一个是对仗,此处无需古诗词中的严格对仗,只要超微能搭配就行。不论是相似还是相反,运用得当便能成词。在这里推荐去读读《声律启蒙》,更高阶的可以读《幼学琼林》,这两本都是古时儿童的启蒙教材。《声律启蒙》更是按韵分编,包罗天文、地理、花木、鸟兽、人物、器物等的虚实应对。开头我记得是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空。”很遗憾的是本人幼时背过一些,后来许久不看就不记得多少了OTZ……但是平时翻翻既添见识又很有趣的。
另外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省力(有这俗话么揍)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“化用”,其实我觉得就是联想+改变罢了,当你联想到一首诗词,取你需要之处,加以修改,便能够成为自己的东西。现在有一些词作喜欢原句照搬,个人不是很喜欢,有时候化用会让人看到痕迹,不过无论是照搬还是化用,都是一种学习,值得鼓励。因为不欲对他人的词做任何评价理解,所以还是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。
我有首古风词《行路远》,开头一段是这么写的“萧风连,绯衣卷,荒云万里送秋雁。沙迷眼,行路远,沉醉一杯前。掬一捧,坠江月,更寒胜逆水三千。昂首啸,问苍天,借一把惠剑。”相信熟读诗词的人肯定能看出,第一句便是照搬了李白的诗“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”(个人非常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啊>-<)而最后一句便是由“挥剑斩情丝”这句话中而来,算是引用吧。而前有“万里”,后有“三千”也是种对应。接下来“踌躇满志,誓俯众生登云巅。霓作衣,风为辇,情才正少年。”其中又有用到李白的诗“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。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”相信各位都熟知的吧。(可见我有多喜欢李白呵呵)而后有一句“功名二字值几钱。桃花三两换酒,情盈箫,诗满弦。”其中化用了唐伯虎的《桃花庵》“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下桃花仙。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。”

总之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,好好掌握化用的手法,此为古风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巧。

至于其他,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高中时老师怎么分析古诗词的吧?做了那么多诗词鉴赏题,肯定也能从中学到不少。比如活用啦,情景交融啦,以欢景衬悲情啦等等……这些都是可以在写古风词中运用到的东西。至于语法,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强求,一直没有刻意去学习,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就出来了,随心而走。
古风词的创作,有很多要自己磨练雕琢的东西,无法一一言传了。只能说修行靠个人,大家都努力吧,我也要努力。
最后,非常感谢看到最后的人~依旧申明此乃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,有不当之处欢迎讨论指正。
还是非常啰嗦的作者:十二玄樱

 

四、押韵工具

1、韵脚生成器(本地软件)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w3YtFlUS0_dlBM1HC0x--Q 提取码:2i6t

2、觅词(微信小程序)
搜索微信小程序:觅词

8

评论0

请先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